您现在的位置: 教师资格证
考试攻略
备考经验

25年下教资作文预测① | 核心主题:呵护“问题意识”

2025-07-16 12:04:32 大牛教育
添加顾问 立领优惠

25下教资笔试备考季已开启!
作文作为科一分值大户,其主题方向至关重要。今天飞飞老师就来给大家分享:
25下教资作文主题预测系列①:好奇心、善问


一、为什么“善问”有可能会考?

1、人工智能时代的警示

当前AI技术迅猛发展,“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讨论不绝于耳。AI能高效解答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问题荒漠”。高考作文也曾探讨“人类的问题是否减少了”。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恰恰是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能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如果未来我们提不出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危机。作文材料很可能围绕此展开,引发对教育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2、科学素养培育的基石

我们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未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基。而好奇心、求知欲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一位科学家或创新者最核心的素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善问”是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起点。


二、高分作文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能瞬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围绕“善问”主题,可以考虑以下方向,力求简洁、有文采、有深度:

  • 《爱问者赢》

    (化用经典,点明核心)

  • 《爱问者智,多思者明》

    (对仗工整,强调智慧)

  • 《以问为马,以理求进》

    (比喻形象,突出探索精神)

  • 《问中求真,疑里求新》

    (点明质疑与创新的关系)

  • 《呵护问的星火,照亮求知之路》

    (形象化表达保护的重要性)


三、分论点及论证角度

写作时,可以从“为什么重要”和“如何培养”两个主要维度搭建框架:

1、 为什么“善问”至关重要?

  • 个体发展层面

    善于提问能拓展思维深度,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一个爱问的人不会满足于浅显答案,会主动探寻本质,好奇心驱动着持续学习的内驱力。

  • 科技进步层面

    纵观历史,重大科学突破往往始于一个“为什么”。牛顿因苹果下落之问发现万有引力;无数发明创造都源于对现状的质疑和追问。问题是科学进步的源头活水。

  • 社会文化层面

    善于提问能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如鲁迅对“从来如此”的质疑,引发深刻反思。同时,它也是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关键(如马斯克探索火星移民源于移居可能性的提问),驱动社会不断向前。

2、 教师如何培养“善问”的能力?

  • 鼓励质疑,而非灌输答案

    改变“填鸭式”教学,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接近真理(真理越辩越明)。

  • 珍视并保护“幼稚提问”

    学生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宝贵的财富。建立课堂“容错机制”,营造安全氛围,让学生敢于、乐于提出任何问题,无论其看似多么简单或“幼稚”。保护这份天分,就是在保护未来的科学种子。

  • 引导“小步迭代”解决疑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耐心引导,通过逐步探究、验证,帮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或方向,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科学思维和素养。


四、实用写作素材库

名言警句:

  •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朱熹:“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善待问者如撞钟。” /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 苏霍姆林斯基:“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经典事例:

  • 维特根斯坦的“疑惑脸”

    大哲学家穆尔被问及“谁是你最聪明的学生”时,毫不犹豫地说是维特根斯坦。原因在于,维特根斯坦听课时常面露疑惑,仿佛有无数问题要问。而另一位学生罗素后来被认为“落伍”,穆尔解释是因为“他提不出新的问题了”。(深刻说明提问能力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 罗蒙诺索夫的好奇心

    这位大化学家出身渔民家庭,儿时常随父出海。他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不断追问“潮水为何涨落?”“极光如何形成?”正是这些源自生活的疑问,引领他走上了科学探索之路。

  • 牛顿与苹果的启示

    苹果落地是常见现象,无数人熟视无睹。唯有牛顿对此产生强烈好奇,追问“苹果为何向下落?”,由此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生动诠释了“问题是发现之门”的真谛。


五、“好奇心”主题范文

《呵护创新的好奇心》

好奇心,可说是对未知事物特别关注的强烈兴趣,对陌生领域刨根问底的极大热情,对熟悉领域潜心钻研的无限执着。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去年,科学家座谈会讲话中,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特别提及“好奇心”。

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面对迢迢银河,想象着牛郎织女,演绎出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源自民众的好奇心;创立“日心说”、揭开天体中许多奥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源自科学家的好奇心。与成年人相比,娃娃们的好奇心更加丰富多彩。比如,看到蜻蜓,他们就会联想到飞机,好奇飞行的原理;看到花朵,他们就想到公园,会问如何建造……尽管孩子们很稚嫩,但他们有时所展现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确可贵。

从半空中投掷鸡蛋,怎样才能让它完好无损呢?这曾是几个孩子的好奇心。一位中学老师就此设计了“投蛋竞赛”,要求参赛各队从高处平台上同时投下一个生鸡蛋,落地时不得损坏,取最后落地者为第一名,并强调不准用绳子拴着鸡蛋往下扔。孩子们的办法五花八门,有一个队别出心裁:他们把鸡蛋装在填充着棉花的木盒里,然后绑在一个小降落伞下面。最终,该队不仅获得第一名,还被评为“最具创意奖”。事实表明,关注孩子的好奇心,努力搭建探索与展示的平台,能够助其增加对科学的兴趣,有效培育创新精神。生活中,有些发明创造,正是从孩子们的大胆设想或灵机一动起步,而后再由成年人帮助完成的。

在一些人看来,娃娃们的某些好奇心似乎太过“出奇”,甚至带有某些“破坏性”“危险性”。但如果缺乏包容,动辄呵斥一番、下一道禁令,便可能毁掉一个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一位朋友的孩子,把家里新买来的一个金表拆坏了,他的朋友就惩罚了孩子。陶行知听说后,建议这位朋友带着孩子把金表送到修表铺,在钟表师傅修理时,让孩子在一旁跟着学习如何修表。这样一来,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老师,孩子不仅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还由此获得了新的知识。涵养理性的态度和方法,既呵护珍贵的好奇心,又让好奇心中蕴藏的创造火花得以迸发,往往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是无限的,蕴含着创造的源泉,寄托着未来的希望。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满腔热忱地予以呵护、积极引导,努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就将脱颖而出,为建设科技强国厚植人才沃土。


“问题是暗夜星火,问题是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教师资格证报名预约短信提醒
友情提醒:大牛教育旨在为考生提供最新准确的考试信息,如有误差,请以权威部门信息为准,我们会尽力更新修正信息。感谢支持!部分资料由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供个人研究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距离2026年教资报名还剩
1
8
0
考试辅导
报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