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自考大变革!过渡期即将结束,将迎来新规!


2025自考改革继续推进中,过渡期仅剩最后一年!同学们要抓紧最后机会复习备考,尽快通关毕业!
以下是关于2025年自考改革的详细整理,涵盖政策变动、科目调整、过渡期安排及备考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课改革
教材与代码更新
公共课教材统一采用全日制本科教材,科目代码全面调整,例如:
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03709改为15044(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版)。
专科《毛概》由12656改为15041,科目内容同步更新。
备考建议:现有资料仍可使用,新教材发布后重点学习变动部分。
新增公共课《习概》
2025年4月考试安排在第二场,题型为50分选择题+50分主观题(与马原、纲要等类似)。建议新生首次报考可组合马原+习概+纲要,提高效率。
汉语言文学专业调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时间由原第四场调整为第三场(海南已明确,其他省份预计同步),需重新规划备考顺序。
过渡期提醒
2025年是按旧计划考试的最后机会,2026年起须按新科目要求报考。同学们要抓紧时间珍惜今年过渡期,尽快完成毕业!
过渡期政策与毕业规则
广东、河北等省份明确2025年12月31日前可按旧计划毕业,2026年起全面执行新方案。未完成考生需通过新旧课程顶替规则转换成绩(如英语二改为13000,部分科目可一对一替代)。
特别提醒
2025年内符合毕业条件的同学记得及时申请,2026年起申请毕业要按照新计划执行了。
过渡期后科目增加难度提升:
部分专业新增数学类科目(如经管类加考线性代数),英语学分减半但科目总数增加2-3门。
实践考核比重提高(如学前教育专业需提交教案设计)。
自考学历仍可用于考公、考研,但毕业审核更严格(如学位英语要求可能强化)。
考生应对策略
优先完成公共课
利用2025年过渡期考完旧版马原、纲要等,避免2026年新教材适应压力。
关注本省通知
如广东、河北等省份改革细则差异较大,需紧盯教育考试院公告。
合理规划科目
旧考生:冲刺剩余科目,尤其注意毕业论文提交截止时间。
新考生:优先报考变动小的专业(如行政管理),避开数学密集型专业。
2025年自考改革核心围绕教材统一、科目调整、过渡期倒计时展开,考生需抓住最后窗口期完成学业!并适应更注重实践与模块化的新趋势。建议结合本省政策动态调整备考计划,优先完成易受影响的公共课与统考科目。
报名小自考快速拿证
担心考试难度且着急毕业的同学,建议转小自考专业。现在是专业调整过渡期最后尾声,根据新旧计划课程顶替,小自考专业现在报名,最少只需考3门统考笔试(都是公共思政课),剩下的校考科目(实践考核)简单易过,非常适合想简单快速拿证的同学。
大自考
需要统考12-18门科目,各个科目的备考时间各不相同,通过率较低,综合2.5到4年左右毕业。适合有高中知识基础,空闲时间较多,不急着拿证的同学。
小自考
仅3-5门统考笔试,其余的校考科目(实践考核)由学校组织,考试轻松,高效学习。综合1.5年即可申请毕业,适合希望尽早毕业拿证的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