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真题&答案


2025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15044【马克思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
A. 阶级基础
B. 客观条件
C. 科学前提
D. 思想渊源【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
A.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 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可以用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批判精神。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也称为( )。
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C【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也称为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是意识层面的,存在是物质层面的,二者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4.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 )。
A. 相对主义
B. 不可知论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答案】D【解析】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事物的确定性和客观性;不可知论是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唯心主义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5.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这说明联系具有( )。
A. 稳定性
B. 普遍性
C. 客观性
D. 多样性【答案】C【解析】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多样性是指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稳定性不是联系的特征。
6. 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作为其实质与核心的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量变质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因果规律【答案】A【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7.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对立,是( )。
A.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直观反映论和能动反映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D.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答案】D【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认识是先于经验和实践的。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 收集感性材料
B. 分析实际情况
D. 理论付诸实践
C. 提出科学假说【答案】D【解析】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论付诸实践属于第二次飞跃。收集感性材料、分析实际情况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中的感性认识阶段,提出科学假说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9.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A. 圣西门
B. 费希特
C. 马克思
D. 恩格斯【答案】C**【解析】“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提出的。这句话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