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自考有哪些新变化?


2025 年 10 月自学考试备考已开始,政策改革、题型调整、分值重构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最新政策文件与考情数据,多维度展开分析,助力考生高效冲刺。
政策改革核心
2025 年是自考改革的过渡收官年,公共课教材统一化、科目代码更新、新增必考科目成为关键变化:
公共课改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科目代码全面调整,教材版本与全日制本科同步。
新增必考科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考试形式为 50 分选择题 + 50 分主观题,要求考生兼具记忆与论述能力。
英语学分减半,但总科目数增加 2 - 3 门,部分专业新增数学类科目(如经管类加考线性代数)。
过渡期政策:
广东、河北等省份明确,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可按旧计划申请毕业,2026 年起全面执行新方案,未完成考生需通过新旧课程顶替规则转换成绩。详情→这 10 省可以不考新增公共课!抓住最后过渡期!。
实践考核比重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需提交教案设计,护理学、药学等专业可能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或实践操作。
题目与分值
考情分析
公共课:基础为王,新旧教材对比是关键。
老考生:优先冲刺剩余科目,尤其注意毕业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25 年内符合毕业条件的考生需及时申请,避免 2026 年新教材适应压力。
新考生:优先报考变动小的专业 (如行政管理),避开数学密集型专业。利用 2025 年过渡期考完旧版马原、纲要等科目。
专业课:实践与模块化并重。
新增课程:计算机专业新增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取消过时编程语言课程;医学类专业提高前置学历专业相关性要求。
题型专项突破:
单项选择题:采用排除法,优先排除明显错误选项。
多项选择题:标记关键词,如 “不包括”“错误的是”,避免因概念混淆失分。
简答题:分点作答,逻辑清晰 (如 “1. 理论背景;2. 核心内容;3. 实践意义”)。
论述题:结合案例展开,如分析 “双减政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需引用政策原文与实际数据。
高频问题解答
Q1:2025 年 10 月自考满分是多少?及格线如何划定?
自考单科满分均为 100 分,及格线为 60 分。未通过科目可参加下一轮次考试,无补考限制。Q2:如何确认教材版本?
登录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2025 年自学考试教材目录》。


